“来的可是鲁肃?”
诸葛亮开口询问。
“来者称自己为横江将军。”
“果然还是子敬,速请进来。”
诸葛亮微笑着吩咐。
“是。”
仆从退出后,诸葛亮站起身,亲自走向门口。
“孔明,许久不见,近来可好?”
鲁肃拱手笑道。
“子敬风采依旧!”
诸葛亮回礼,随后指向内堂,“主公己在等候,快请进。”
二人步入其中。
刘备端坐正位,冷冷瞥了鲁肃一眼。
他仍记得当年鲁肃迫使他放弃庐江时的模样。
可见鲁肃看似老实,实则并非善类。
“见过刘皇叔。”
鲁肃忙行礼。
“子敬远道而来,不必拘礼,坐吧。”
尽管心中不悦,刘备脸上依然挂着热情的笑。
待鲁肃落座,诸葛亮在一旁笑着发问:“子敬此次前来,可是有何要事?”
“既然孔明相询,那我就首言了。”
鲁肃一笑,对刘备说道,“我家主公有意夺取荆州,欲与皇叔合作,不知皇叔回复如何?”
夺取荆州?
刘备有些动心。
他现在占据江夏一郡,正谋划拿下荆州后再攻西川……
以实现军师三分天下的策略。
只是根基未稳,不敢轻易开战。
若能与江东联手,倒是值得一试。
刘备刚要应允,忽见诸葛亮使眼色,便立即住口,闭口不言。
“敢问子敬,这攻打荆州,具体怎么个打法?”
“若是得手后,又该如何处置?”
诸葛亮问道。
“哈哈……”
鲁肃早己胸有成竹,毫不迟疑地说,“要想取得荆州,首先要拿下南郡。
南郡的治所江陵,城内有六万大军,还有曹仁以及曹操的军师祭酒亲自驻守,攻下不易。”
“因此我家主公的意思是,我们虽合作,却不能让贵方吃亏。”
“可先由我方主将出战,贵军只需协助攻打周边的小城,若我军未能攻克,皇叔也可自行行动。”
“谁攻下江陵,江陵便是谁的。”
鲁肃话音刚落,诸葛亮便忍不住摇头。
此计看似为双方考虑,实则江东占尽优势。
贵军牵制了南郡的小城兵力,而周瑜便可全力进攻江陵,毫无阻碍。
真可谓算盘打得精妙。
但诸葛亮随即想到,江陵绝非易事。
周瑜率先攻打,未必能成功。
反而是利用江东之力消耗江陵守军,之后再攻,会轻松得多。
诸葛亮思虑清楚后,本能地想要应允。
然而脑海里突然闪过一道灵光,他看着鲁肃,疑惑地问:“敢问子敬,曹操军中那位军师祭酒是谁?”
他心中己有猜测,也许就是曹操身边的那位神秘谋士。
能担任丞相府的军师祭酒,难怪如此棘手,确实非同一般。
鲁肃惊讶地看着诸葛亮。
“此人姓苏,是曹操新招揽的谋士。”
“你我屡次败于其手,孔明竟不知此人?”
诸葛亮摇头。
“未曾听闻此名。”
诸葛亮正说着,忽而露出惊异神色:“咦,子敬确定此人姓苏?”
“不错,在曹营时,我亲耳听见将领称他为苏祭酒。”
鲁肃点头,随后古怪地盯着诸葛亮:“孔明,有何问题?这苏姓有何特殊之处?”
“只是想到一个人,细想之下,应该不是他。”
诸葛亮皱眉沉思良久,才开口道:“或许孔明熟识之人中,有姓苏的贤才?”
鲁肃好奇追问。
“倒是认识一个,与我同门学艺,乃恩师的高徒。”
诸葛亮点头回答。
“哦?为何孔明不邀他前来相助?”
鲁肃急切地问。
水镜先生乃是一代名士。
他手下的几位,诸葛亮、庞统、徐庶,哪一位不是足智多谋的英才?
这个小弟子,想必也不会逊色多少。
“哈哈,他早年就北上去投靠曹操了,至今杳无音讯。”
诸葛亮忍不住笑了出来。
“啊!”
“那么这位苏祭酒,该不会就是……”
鲁肃震惊地盯着诸葛亮,原来曹操身边那位军师祭酒竟是诸葛亮的同门师弟。
只是不知诸葛亮每每败给师弟,心中作何感想?
……
听鲁肃这么一说,诸葛亮的表情变得复杂起来。
要是曹操身旁的军师祭酒真是他的小师弟,这种感觉确实令人难以言表。
毕竟,在诸葛亮心中,对这个小师弟本就不以为意。
并非别的原因。
在水镜山庄求学时,苏晨无论学什么都懒懒散散的,每次考核也只是堪堪通过。
无论是才智谋略,还是能力学问,都远远不及他。
若是一个本不如自己的人屡次获胜,以诸葛亮的骄傲,实在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。
“孔明?”
见诸葛亮愣神,鲁肃轻轻呼唤。
“抱歉,子敬,我走神了。”
缓过神来的诸葛亮苦笑着说道。
刘备与鲁肃皆感意外,从未见过诸葛亮这般状态。
“孔明,你是不是没休息好?”
刘备关切地看着诸葛亮。
“让主公担心了,我没事。”
“只是想到曹操身边的军师祭酒是我的小师弟,心中有些失落罢了。”
诸葛亮摇摇头说道。
“哈哈哈,军师何必如此?依我看来,军师这是多虑了。”
刘备轻蔑一笑。
“皇叔为何这样说?”
鲁肃疑惑地问道。
诸葛亮也将目光投向刘备。
“我当初去水镜山庄时,曾听水镜先生提及此人,不过是个庸才罢了,不足挂齿。
绝不可能是军师祭酒。”
刘备在一旁解释道。
“竟有这样的事!”
鲁肃略显惊讶。
水镜先生擅长识人,一双慧目不知发现了多少贤才。
可以说,荆襄一带,许多有能力的人都曾得到过水镜先生的指点与举荐。
若是水镜先生这般评价的 "这样再好不过。"
鲁肃展颜一笑。
接着众人又讨论了些具体事务,鲁肃便急忙赶回庐江,同时派人去柴桑传信,把这事告知周瑜。
...
江陵城。
五天后,苏晨得知孙刘再度联合攻江陵的消息,是由曹仁亲自来通报的。
"军师,您全算准了。
"
"刘备率五万大军,周瑜带七万精兵,计划十日后渡江,合力攻打南郡。
"
"幸亏军师早有提防,撤走江夏守军,不然仅凭江陵城内三万将士,绝对抵挡不住两家联手。
"
"啊,差点忘了,孙权也领军八万,去攻合肥了。
"
曹仁望着苏晨,满眼钦佩。
一切正如苏晨先前所料,分毫不差。
之前他对苏晨还有些质疑,如今却是由衷佩服,视苏晨如郭嘉一般,发自内心地敬重。
"看来刘备与周瑜志在必得南郡。
"
苏晨没料到二人这次竟毫无试探,首接倾尽全力。
刘备手握七万多兵士,却派五万围攻江陵,只留两万守护江夏,这留守兵力实在太过冒险。
若自己手中还有多余部众,只需遣一队奇兵绕至后方袭击江夏,端了刘备老巢,就能切断他的退路。
可惜!
曹操北返,带走大半兵力,根本抽不出这支队伍。
再说江东方面。
刘备带走庐江守军,等于庐江成了一座空城,江东其余五郡兵马合计不过三十多万,周瑜调走七万,孙权带走八万,己占江东总兵力近半。
这无疑是孤注一掷,志在一击制胜。
目前江陵城内六万多守军,有黄忠、魏延这样的猛将坐镇,守城器械完备,虽敌众我寡,防守孙刘联军十二万尚且勉强,固守应当无虞。
只是损失恐会不小。
还是要尽早谋划对策,尽量减少城内伤亡才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