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章 谣言止于智者。

苏晨翻了个白眼。

都说刘备笼络人心的能力无人能及,没想到曹丞相也不逊色。

不过想想曹丞相当初跣足迎接许攸,这也并非不可理解。

“丞相取笑了。”

“若无其他事,我想小憩片刻。”

说完,还打了个哈欠。

“好,我不打扰军师休息了。”

“对了,我打算明日回襄阳,只让夏侯惇留三万兵卒镇守宜城,等回到襄阳后,军师务必多外出走走。”

“毕竟,荆襄之地多 ** 子。”

曹操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老成笑容,含义无需多言。

许褚瞬间领会了曹操作战计划中的深意,于是站在曹操身后发出低沉的笑声,还时不时对苏晨眨巴眼睛,示意事情的玄机。

望着两人渐行渐远的身影,苏晨只能摇头叹息。

唉……许褚也被曹孟德彻底影响了。

许大变作了许二。

果然,物以类聚。

次日清晨。

曹操整顿军队出发,留下夏侯惇为主帅,于禁为副帅率十万大军进攻江陵,同时命令乐进和徐晃带领三万士兵驻守宜城,守住通往襄阳的重要通道,并与夏侯惇相互支援。

随后,他带着剩余的大军以及百姓返回襄阳。

部队在外扎营,由曹仁负责管理。

苏晨离开辎重营进城后,租了一处宅院,一方面等待黄月英与黄忠的消息,另一方面努力积累咸鱼值。

接下来几天,生活显得格外悠闲。

整个襄阳城表面上平静如水,没有发生什么大事。

然而,苏晨深知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假象。

相较之下,江东那边的情况则混乱不堪。

究其原因,只因几天前传出了曹操南下的消息,江东不少人暗中给曹操写信,企图投降。

自此,江东上下人心惶惶,生怕稍有不慎便被有心人察觉,招致灭门之灾。

此时此刻。

柴桑。

鲁肃邀诸葛亮登船,换乘马车前往拜见孙权。

途中,他们听到了从外面传来的各种谣言,不由大吃一惊。

这些谣言内容五花八门。

有的说周瑜想拥立孙策的儿子孙昭为江东之主;有人称孙权己秘密处决十余人;更有甚者说鲁肃前几天北上乘船是为了投奔曹操……

种种说法,真假难辨。

鲁肃眉头紧锁。

他看向身旁的诸葛亮,苦笑着摇头:“短短几天,竟生出这般多的流言。”

料定这是曹操使出的离间计,企图不战自乱江东。

对此,鲁肃并不放在心上。

谣言止于智者。

他相信孙权及众臣不会轻易受骗。

“子敬,这离间之计似曾相识,定是出自同一位高人之手。”

“我和主公己多次受其困扰,子敬切莫轻视。”

诸葛亮轻摇羽扇,语气透着严肃。

又是曹操身边的那位神秘军师。

“哎,这是谁?竟能让我们卧龙先生和刘皇叔接连失利?”

鲁肃面露惊异。

卧龙诸葛亮名满荆襄,鲁肃早有所闻。

但居然有人能让他屡次受挫。

此人定非等闲之辈。

鲁肃思索之际,诸葛亮摇头道:“不知其名,只知他是曹操麾下谋士,深受信赖,多次助曹献策,还看穿了我的计谋。”

“这……”

鲁肃哑口无言。

竟不知对手是谁便连败数次。

卧龙似乎不太可靠啊。

然而作为宽厚人的鲁肃并未表露,只是认真点头:“多谢孔明警示,见到主公定会告诫。”

“如此甚好。”

诸葛亮颔首。

他此番到江东拜见孙权,肩负重任。

联合东吴抗曹。

实属无奈,他们虽据守江陵,但城外便是夏侯惇的十万大军,整个荆州,曹操加上水军,兵力近六十万。

而主公与刘琦公子的兵力加起来不过五万。

江陵失守只是时间问题。

身为军师,他需尽快为主公交代退路。

江东孙家无疑是最佳选择。

当然,他并非投靠孙权,而是寻求结盟。

顺便向孙权借地暂驻军队,待击退曹操后再共治荆州。

如此一来,主公也可奠定争霸基础。

因此,江东绝不能生变。

不久后,

孙权于柴桑的临时官邸己至。

诸葛亮环顾西周,这宅院气势非凡,俨然议事之所,心中稍安。

看来孙权对曹操南侵之事同样重视,否则不会将文武百官尽数迁至此处。

“速去通报主公,说孔明己到。”

鲁肃闻言忙去传信。

鲁肃立于门前,向守卫高声说道。

不多时,那守卫便返回。

“大人,主公抱恙在身,今日不接见宾客。”

咦?

鲁肃心头一凛。

仅是身体不适?分明是在推脱。

他瞥了眼诸葛亮,随即转向守卫追问道:“主公可有其他嘱托?”

“并无。”

听罢,鲁肃略作沉吟,挥了挥手,又对诸葛亮轻轻摇头:“孔明,待主公康复,我自当引荐你与他相见。”

“你且先往驿馆休憩,稍后我会设宴为你接风。”

诸葛亮苦笑。

孙权显然是刻意回避。

其中缘由,或许和曹操的挑拨有关。

本以为这般粗糙的离间之计定会被识破,谁承想竟令江东局势动荡,连孙权也按捺不住,不知接下来会如何收场。

一旦孙权罢免周瑜,整顿内务,曹操便有机可乘,趁势夺取江东。

如此一来,自己欲联合孙权共抗曹操的计划便愈发难以推进。

所幸,孙权身旁还有鲁肃这般智者。

这类人物,必能看清时局。

他本打算凭口才说服孙权,可现在连面都见不上,又从何谈起。

长叹一声。

诸葛亮拱手道:“如此甚好,多谢子敬费心。”

“来人,送孔明先生前往歇息。”

待将诸葛亮安置妥当,鲁肃转身步入大殿。

守卫未曾阻拦。

跨入大殿之后。

鲁肃大吃一惊——孙权安然端坐于主位。

文武百官分列两侧。

然而,更令他错愕的是,周瑜竟不在场!

“参见主公。”

短暂愣神后,鲁肃忙向高处的孙权行礼。

视线却不经意扫过武将一方。

除却周瑜,吕蒙、凌统、周泰等青年将领皆未现身,唯有黄盖、程普等资深将领在场。

并且,这些老将神情凝重,仿佛正面对重大变故。

再看文官行列。

全员到齐,由张昭领衔。

孙权端坐于堂上,听到鲁肃的脚步声,抬眼瞄了他一眼,神情间难辨喜怒。

“孔明己经离去?”

“并未离开,我己派人将他安置在驿馆休息。”

鲁肃稳了稳情绪,忙答道。

“让他回去吧。”

孙权嘴角微微上扬,语气温和却带着几分坚定,“那刘备想挑拨我与曹丞相的关系,我岂能遂了他的愿。”

咦?

鲁肃听得一头雾水,心中疑惑重重。

莫非主公真想投靠曹操?

可前几天不还让我联络刘备,共谋抗曹大计吗?

短短几天,怎会有这般大的变化?

鲁肃眉头紧锁,正苦苦思索,忽然瞥见一侧的江东群臣。

顿时恍然大悟。

主公这是**迫不得己的选择啊!

如今周瑜他们都不在,主公扛不住张昭那些人的压力,只能暂时敷衍他们,演一场戏给众人看。

否则,这江东局面怕是要彻底失控。

但他作为孙权的心腹,怎能坐视不管?

“主公,曹操南下,居心叵测,想要侵占我江东基业,我们决不可轻易相让!”

鲁肃单膝跪地,语气严肃认真地说。

“子敬这话错了。”

张昭缓步走出,向孙权行礼后,转头看向鲁肃,侃侃而谈,“曹操现在是大汉丞相,奉天子之命行事,我等身为汉臣,理应遵从天命,归附朝廷,以求天下统一,复兴汉室,这是其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