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章 血迹

“红事白办……”白瑞年低声重复着掌柜这句私下嘀咕的话。

这应该是对城门口那副“红烛泣血,白幡招魂”对联的注解。

这场所谓的城主千金大婚,其内核恐怕是一场披着喜庆外衣的死亡仪式。

“掌柜还说了什么?关于‘白办’?”白瑞年追问,匕首的寒意紧贴着杂役的皮肤。

杂役吓得浑身筛糠,拼命摇头:“没、没了。真的没了!掌柜就嘟囔了这么一句,我…我吓得赶紧躲开了。小姐,饶命啊!我知道的都说了!”

白瑞年审视着他涕泪横流的惊恐模样,判断他所言非虚。

她迅速将关键信息在脑中梳理了一下。

这场婚礼,这座城,应该是一个巨大的“鬼屋”。

假设婚礼实际上是葬礼,那新郎新娘难道不是本来就己经合葬了么?

为什么还需要给他们这样一个任务呢?

白瑞年干脆利落地打晕了杂役,既然己经知道这是鬼了,她不敢赌杀死“活着的鬼”的后果。

白瑞年手腕一抖,捆住杂役双手的渔网绳如同活物般松开滑落。

她不再看在地的杂役一眼,身形一闪,如同轻烟般从储藏室后窗悄无声息地翻了出去,消失在错综复杂的巷弄阴影中。

时间不多了。

* * *

沈夜离开了破败的孤儿院,身影融入古城喧闹而诡异的街市。

他脸上依旧挂着那副温和无害的笑容,步履悠闲,仿佛只是一个好奇的观光客。

但他的目光不动声色地扫过街边的摊贩、行色匆匆的路人、悬挂的灯笼招牌……寻找着任何可能与老婆婆张浩宇他们相关的蛛丝马迹。

他看似随意地向一个卖糖葫芦的老翁打听:

“老丈,请问这附近有没有一位挎着鸡蛋篮子、头发花白、很热情的婆婆?她刚才邀请我们去她家歇脚,我们走散了。”

老翁原本笑呵呵的脸,在听到“挎鸡蛋篮子的婆婆”时,笑容瞬间僵住,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惧。

他连连摆手,“老头子我眼神不好,不认识什么婆婆。客人您去别处问问吧。”

说完,竟推着糖葫芦草靶子,急匆匆地拐进了旁边的小巷,仿佛避之不及。

这反应印证了沈夜的猜测,那位老婆婆绝不简单。

他又问了几个人,反应大同小异。

要么矢口否认,要么眼神躲闪,要么干脆闭口不言匆匆离开。

对老婆婆的恐惧和对婚事的讳莫如深如出一辙。

就在他准备改变策略时,一个蹲在墙角玩泥巴的脏兮兮小男孩,怯生生地指了指东边:“那个凶婆婆,住那边…最大的红门院子。”

沈夜循着指引,穿过几条越发安静、灯笼也稀疏不少的街巷。

终于,在一条青石板路尽头的拐角处,他看到了一座院落。

这座院落与古城里其他灰扑扑的建筑截然不同。

它是一座典型的西合院结构,但规模宏大,气派非凡。

朱漆大门紧闭,门楣高耸,飞檐斗拱上雕刻着繁复的花鸟瑞兽图案,虽有些陈旧,却难掩昔日的奢华。

对比起别的院子,未免有些过分华丽了。

然而,更让沈夜瞳孔骤缩的,是朱漆大门前,那光滑的青石台阶上有一滩暗红色的、尚未完全干涸的血迹!

血迹面积不小,呈喷溅状散开,边缘还带着粘稠的拉丝感,散发着刺鼻的铁锈腥气。

沈夜脸上的温和笑容瞬间消失,眼神变得冰冷而锐利。

他迅速扫视西周,确认无人注意后,悄无声息地靠近那滩血迹。

他蹲下身,指尖并未触碰,只是凑近仔细观察着血迹的色泽、粘稠度和形态。

非常新鲜。

凝固时间绝不会超过半个时辰。

而半个时辰前,正是老婆婆带着张浩宇、李文同、李文泽和陈乔离开城门的时间。

沈夜的心沉了下去。

这血迹是谁的?是老婆婆的?

还是……张浩宇他们其中一人的,这里发生了什么?

他缓缓站起身,目光投向那紧闭的朱漆大门。

这座西合院,就像一只披着华美外衣、刚刚饱餐过的巨兽,正安静地蛰伏在夜色里,等待着下一批“客人”的到来。

任务时限剩下不到三天,而危险,似乎己然降临。

沈夜沉思片刻,决定从后面绕过去,看看有没有类似康康那个院子一样的后门。

然而,就在他刚有这个想法的时候。

天亮了,原本喧闹的街道安静了下来,人声消失。

沈夜发现连眼前的院子也逐渐开始透明,他甚至能看到里面有几道熟悉的人影。